发文时间:2015-10-27 浏览次数:350 【字体:大 中 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是西北师范大学探索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委书记陈克恭指出,要凭借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实现教师全员、全程、终身的学习和发展。
为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分享平台,做实、做细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使“教师发展中心”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加油站”、推进大学治理创新“助推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从10月中旬开始举办“学院开放周”活动。
10月14日下午,“学院开放周”——文学院周启动仪式暨首场教师对话活动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行。
校长刘仲奎在致辞中指出,教师发展中心在学校发展的重大时期肩负着重要使命,教师发展中心不仅是教师们讨论学术、相互交流的家园,也是对学校管理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师说新语:讲台 使命 境界
文学院开放周首场活动的主题为“师说新语:讲台·使命·境界——对话国家教学名师、教学大赛获奖者、教学督导”。国家级教学名师赵逵夫教授、甘肃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者马世年教授、我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者李明德副教授和学校教学督导龚喜平教授、马正学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赵逵夫教授结合自己从教数十年的经验,从教师的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三个方面作了精彩报告;龚喜平教授在讲述个人督导经验的同时指出基础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结合新媒体、借鉴新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点拨;马正学教授指出,教师要敬畏讲台,重视教学,面对日益增大的学生就业压力,尤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马世年教授阐述了自己作为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想,认为青年教师应该通过弘扬优秀教学传统来站住、站稳讲台,以宽严相济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李明德副教授阐述了本科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同时强调教师应具有学生观念、人文情怀、精品意识与反思精神。
在对话环节中,文学院周玉秀教授表达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并勉励青年教师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张晓琴教授回忆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希望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尽早熟悉学生、尽快走近学生。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瑾瑜教授对每一位老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回应。他认为教师在站好讲台的同时,还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去教学,并鼓励青年教师趁着年轻享受教学。
文苑英华:弘扬传统 承担使命
10月16日上午,文学院周第二场教师对话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场活动主题为“文苑英华:弘扬传统·承担使命”。
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作了《人文学者的社会使命——以<< span="">陇上学人文存>中文学科10位入选学者为中心》的主题报告。首先,他简要回顾和梳理了西北师范大学中文学科自1902年发端至今的历史,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介绍每个时段的学术成就和嬗变轨迹。接着,他以《陇上学人文存》丛书为例,具体阐述当前从事学术研究应该如何继承优良学术传统及承担人文学者的社会使命。《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策划的大型丛书,计划十年内出版十辑100册,目前已出版四辑40册。我校中文学科有赵荫棠、郑文、匡扶、彭铎、郭晋稀、李鼎文、陈涌、黄伯荣、支克坚、赵逵夫等10位学者入选。他们均博学多识,学有专长,成就卓著,堪称楷模。最后,他强调指出,高校教师应该兼顾教育工作者与人文学者的双重身份,要有“执着学术,传承学脉;经世致用,守正创新;普及经典,引领文化”的精神品质。
同时,由韩高年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读书系》(首6卷)首发,并举行作者、编者与读者的交流对话。马世年教授介绍了编辑、出版该丛书的基本情况。郭令原、王浩、来森华、延娟芹等六位作者分别陈述了编写和品读《论语》《孟子》《庄子》《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经典著作的独到感受和心得体会。郧军涛、李浩强、甄惠娟三位编辑分别谈到审核、校勘书稿的各种细节和阅读感受。聂万鹏书记从读者的视角,充分肯定几位作者的成果,指出普及类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的编写一样,似易而实难。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下,推陈出新,普及和传播经典作品必不可少,任重道远。
郭国昌教授在总结时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并为文学院学者著作的出版深感自豪。同时,对出版社表示感谢,并希望能与他们继续保持友好交往,扩大合作范围,出版更多好书。
名家讲堂:交流展示 营造氛围
10月20日上午,文学院周第三场教师对话活动“名家讲堂”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学术史上的鲁迅与胡适》的学术报告。学校党委书记陈克恭、党委宣传部等部门负责人及文文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活动由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主持。
陈平原教授从“物态化的纪念与评价”“藏书的聚与散”“编写‘大家’全集”“政治家眼中的文人”“研究者的著述”五方面对“文学史上的鲁迅与胡适” 展开阐述,勉励我们要“读鲁迅的书,走胡适的路”。陈平原教授语言幽默,理路清晰,于谈笑中见真义,平和中显源深。
在对话环节,针对我校师生提出的“怎样看待反封建的鲁迅娶了媒妁之言的朱安”“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与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相悖何解”“史料的查询及怎样处理学术内与学术外的问题”等问题,陈平原教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中文学科是我校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文学院开放周活动期间,学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观了文学院在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学、科研成果展。这些成果中,既有老一辈学人的著作,又有现任老、中、青三代教师的著述。丰厚的成果不仅显示了文学院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和科研实力,更凸显出其弘扬传统、守正出新的治学精神和“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
教师对话活动结束后,学校党委书记陈克恭作了总结讲话。他以鱼和水的关系为喻,强调大学氛围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讲台与教学环境好比是圆心和周长的关系:“讲台、课堂是我们的圆心,圆大了半径大了,你就拥有了一个大舞台,如果简单的守住圆心,守住三尺讲台,半径不大,圆不是大圆,我们教出的学生也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陈克恭强调,当前文化正处于中西交汇的拐点处,他鼓励文学院全体师生要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平台,主客观结合,顺势而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彰显特色、创新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共同努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