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放周:人文情怀与思政教育传承创新

发文时间:2016-04-15        浏览次数:254         【字体:    

       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主题为“人文情怀与思政教育传承创新”的学院开放周活动。副校长田澍教授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启动仪式上,学院向教师发展中心赠送了政治教育系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等珍贵照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放周活动坚持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结合学院特色和职责,把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院数代教师矢志不渝的使命和责任。

        开放周期间,学院举办了 “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届师生座谈会”、“开讲了:人文讲堂’起航”、“名师对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课例研讨:让思政课更精彩”等活动。

 

      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届师生畅谈会

 

 

       继承传统,开创未来。4月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历届院系领导、杰出校友、兄弟学院领导与师生分享从事教学科研和创业经商的经验,面对面共忆师生情谊,就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交流讨论。

 

 

       原政治系系主任张学军教授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当年所处的时代思想没有解放,现在社会环境这么好,学院的发展很快,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作为人文学者,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真理和正义,为真理和正义服务就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范圣予教授说;“我们学习马列的人,在掌握正确的理论后研究现实,研究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创新。在做科学研究的同时,社会实践不能少”。“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使命,只有不断钻研教学,把教学搞好了,同学就喜欢,人才培养才能有保障” 这是王德孝教授的体会。副校长李朝东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他认为,做科研尽要可能少用二手资料,要面向文本本身,要集中于某一领域,要懂得知识的价值和职业的尊严。杰出校友、时代集团总经理李健回忆了20年的从商经历后说,“人文情怀,就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每个人身上深深的烙印,作为商人,我始终坚守一个底线:就是要做一个有人文情怀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人”。

       畅谈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老教师和校友谦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和温情的话语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激发了全院师生不断开拓进取的信心。在职教师周红教授说:“老教师们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上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尤其是优秀教学传统的传承上,我们受益很深”。

 

开讲了:“人文讲堂”起航

 

       仁者容人,厚德载物。4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讲堂” 首场报告会在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开讲。中共甘肃省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范鹏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维平教授以“大学: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融合创新的圣地”和“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范鹏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角阐释了科学精神和大学使命,他认为,哲学、数学和体育是大学的三个支点;大学的使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需要融合和创新,大学要培养立德、立功、立言之人,培养道德和能力兼备的人才。

 

 

       王维平教授提出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因此要在坚持市场经济中不断弘扬人文精神;他还对人文精神作了系统的论述,由此,引申到人是必须拄着精神和物质的双拐艰难前行的生命,实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讲堂”以“重塑人文精神”为目标,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热点问题,面向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借此唤醒大学生对人文情怀追求,彰显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名师对话: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月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文余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王文余教授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和普遍存在问题,分析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西南大学“课堂·网络·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详细介绍了西南大学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者整合利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经验和做法。随后,至善网创始人侯愚千总经理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技术平台做了介绍,并现场演示了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及各项数据支持。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专家又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提出的疑惑和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解答。西南大学思政理论课改革的案例和经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为我们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

 

课例研讨:让思政课更精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4月8日下午举行的课例研讨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史小宁和胡好分别以“论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论亲亲相隐的合理性”为授课内容做了公开教学,展示了他们对“如何让思政课更精彩”的理解与探索。

       课例研讨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学院启动思政理论课改革的破冰之举。课后,应邀参加公开课的舞蹈学院、教育技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学生代表,以案评教,畅所欲言,说出了他们心中对一堂精彩思政课的要求和期待。通过与学生对话,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院教师对“掌握新形势、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内容、形式,努力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在随后的研讨中,学院老中青三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分享了他们在“如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恰当地回应时代问题”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放周活动传承历代学人“育人第一、德育优先,兼容并包、全面发展,心系天下、不计名利”的优良传统,探索在新的历时时期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生人文情怀培养,自觉履行传‘道’的责任和义务,体现教育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