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时间:2017-03-10 浏览次数:235 【字体:大 中 小】
2017年3月2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社科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中和集团与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二十二期正式拉开帷幕。本期主题为“文明的更替与思想的坐标”,主讲嘉宾为兰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陈春文教授。本次讲座由我校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主持。社科处处长马世年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姜宗强副院长、兰州大学郭吉军教授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和哲学爱好者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陈春文教授认为:文明的更替涉及到文明形态的演化问题,思想坐标则是给思想找方位的问题。文明的更替涉及到一种文明内部的自我更替和文明之间的相互更替,当前的报告题目涉及的是狭义的更替,即一种文明内部的自我更替,也就是指西方文明的自我更替,不牵涉横向的、诸文明之间的相互更替。大家普遍感知到的是:二战之后思想世界坍塌了,世界范围内再没有像样的、顶级的思想家涌现。与之呼应,每一个领域也都出现了整体性坍塌。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身处当代的人,往往觉得历史是远去的身影,只是研究对象,对仍簇拥着我们、敦请着我们做出种种回应的事实浑然不觉。其实,历史仍在推动我们创造历史,我们不仅见证着历史,而且在创造历史,我们就在历史中,就身处历史内在命运的转折中。把“物”属性化为“物理”的希腊哲学生成过程以及以工业化手段规模提取物理功能的近现代哲学已经完成了世界历史的合拢。世界历史已将整个地球当作自己的舞台,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仍保留为非进化史的;但是,一经完成了历史的世界化,此一历史的自我演化的动力也就枯竭了。我们曾经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必须是什么,将要是什么,这些原本在种种伟大的可能性中生成的伟大尺度的问题,现在全都变成从结论倒推出来的事项,整个20世纪既是西方文明纵向开拓辉煌的终曲,也是世界历史转入横向的技术摆置的序曲。
“人,充满劳绩,然而却诗意的栖居,独在此一地球上。”这个世纪的人类,也许完不成转向的还乡壮举,无法成为英雄的世纪,但彪炳这个世纪的或许是:不是在量增的道路上又增加了些什么,而是在回归单纯的道路上减少了些什么!
答疑环节,陈春文教授与姜宗强副院长、郭吉军教授、李莉教授、朱海斌博士展开讨论。陈先生就“思想的坐标和路标是什么?我们还可以如何理解存在?存在和非存在的区分?如何理解时间性认识?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衰落和更新,地球文明是悲剧还是另有含义?如何看待中医和西医两套不同的系统?”等问题作了认真解答。
最后,李朝东教授作总结陈词:陈春文先生在其著作中指出——古代西方有一个从神语文本向人语文本转换的过程,人以自己的言说方式代替了神话与传说,进入了以人的言说方式来把握对象世界的方式,由此产生了哲学。哲学在古希腊拓展了西方思想的领地,它以一种文明的力量塑造着世界历史;然而,西方文明的纵向爆发自文艺复兴之后都释放完了,哲学的思想资源也已耗竭。我们如何以“思”的方式把握技术抛给我们的命运?“思者”永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思想资源,陈春文教授的思考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尺度的思想范围内思考我们整个人类的命运。作为大学生,不管我们学什么样的专业,这种专业知识已经把我们的知识分割成了各种各样的碎片。我们中和论道的功能或者职责之一就是要把这些碎片尽可能地弥合起来,使我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有一个更大尺度和更大范围的思想能力,不仅关心自己的明天,还能够观照人类的未来。李朝东教授认为这就是陈春文教授本场报告给我们的启示、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主讲人简介:
陈春文,1961年3月生,山东省平原县人。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科学·经济·社会》杂志主编。兰州大学哲学系84届毕业生,1989-1994游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特里尔大学和斯图大学,1995年回国。兼任《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编委,《科学·经济·社会》杂志编委、主编,甘肃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其代表作为《栖居在思想的密林中--哲学寻思录》,主要论文有"全球化格局与中国的私民社会传统","在夹缝中求生的现代化","资本魔方与逆境中的人类","思经验自己的真理"等。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中西思想比较的研究纲领:西方思想是哲学思想,哲学思想讲真理语言;中国思想是道德思想,道德思想是讲道理语言;西方思想构造可通约的文明,中国思想依赖宗法传续的文化;西方思想构造公民社会,中国思想培育私民社会。此外提出了"国家主义"和"人类主义"等重要概念,并有译著《哲学生涯》《回答——海德格尔说话了》等著作。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