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时间:2017-06-07 浏览次数:328 【字体:大 中 小】
2017年6月1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二十八期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如约而至。本期主题是“帝王霸道与中国上古社会的演变”,由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主讲,我校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陈克恭研究员、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研究生院院长张兵教授、社科处处长马世年教授、文学院院长韩高年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宗强副教授及各位教师、学生、爱好者百余人参加活动。
方铭教授的报告主线是帝道王道霸道,共分为四部分讲述,层层推进。第一部分是“大同小康与礼崩乐坏,孔子论帝王霸道的退化”。帝道是尧舜禹三皇时期所推崇的,帝道就是大同。接着方铭教授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展开讲述,大道之行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天下为公。“帝道即大同”,他先列举了《论语·泰伯》中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用以说明。后从“尧舜代表帝道的高度”、“三代之英为小康”、“周礼代表小康的高度”、“周耀德不观兵”、“先周积德累善”、“五霸时期礼崩乐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是“强国之术即亡国之术”。这部分主要是王道与霸道,王道是春秋五代时期推崇,霸道是战国七雄所遵行。此部分分别从“商鞅游说秦孝公”、“战国策士论帝王霸亡国”、“韩非桓谭论帝王霸”、“道家论道德仁义礼的演变”、“杂家论帝王霸与今世”、“《史记》说春秋战国的变化”、“顾炎武论春秋战国变化”、“王霸二盛之美”这些方面对王道霸道作论述,脉络清晰,让在场听众完全投身其中。
第三部分是“逐利是失道的根源”,方铭教授进行了失道的分析,首先讲述了“帝王霸道及七雄的特点”:(1)帝道:道治,大同时代,天下为公(2)王道:德治,小康时代,天下为家(3)霸道:仁治,礼崩乐坏,天下为家(4)七雄:无道,强国之政,亡国之政,顺者昌,逆者亡。接着是“大道以天道为根据”,也就是道的基本特点是以公平为基础。“礼崩乐坏是周溃败的根源,周天子是礼崩乐坏的责任人”,“趋利行为是礼崩乐坏的根源”,这些都是方铭教授对礼崩乐坏及逐利是失道的根源的详尽解析,这些观点层层递进。报告的第四部分就是“孔子的救亡路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孔子及儒家的天下观是:(1)天下为公(2)民为贵(3)推贤举能(4)圣人革命。而后方铭教授分别分析了“克己复礼为仁”、“君子喻于义”、“周礼的核心是德治,德治即领导身体力行”、“爱人为本”、“用人之仁去其贪”等观点。
在答疑交流的环节中,韩高年教授、姜宗强副教授、朱海斌博士及部分研究生本科生都提出了问题,方铭教授分别给予回应。李朝东教授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考,他认为礼治恰好是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德治,与方铭教授作了富有启发的互动与交流,将报告会的主题思考推向高潮。方铭教授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幽默风趣,李朝东教授赞赏经典训诂诠释是做学问的好方法,鼓励同学们培养扎实的学术功底。方铭教授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留给师生们的思考是持久而有力的。
主讲人简介:
方铭,男,汉,甘肃省庆阳市人。1980年起,先后在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学习,文学博士。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1994年起,任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屈原学会第五届会长,《中国楚辞学》主编,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及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战国文学史》、《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秦汉吏治监察举劾知见录》、《人天眼目》等,发表论文二百多篇。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