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时间:2018-04-17 浏览次数:452 【字体:大 中 小】
2018年4月12日晚,由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中和集团、社科处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沙龙——中和论道”第三十七期在我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语言:行走在通往家园的道路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朱海斌博士主讲,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师庭雄博士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朝东教授、中和集团洪涛董事长、兰州理工大学袁幼新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杨莉副院长、甘肃省委党校张堡教授、西北师大音乐学院李莉副院长、哲学系贾克防主任、胡好副主任、思政系牛正兰教授以及各位教师、学生共百余名哲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论道伊始,朱海斌博士借奥威尔之语“思维的浅陋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精准,而语言的随意凌乱,又使我们更容易产生浅薄的思想。”提出了语言的腐败现象。并以政治语言和网络语言为例进行了解说。坏的语言如此,那好的语言又是什么样的呢?朱海斌博士引据海德格尔的观点而提出--诗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的本质不在于交流(交流只是其本质的一种副产品),而在于为存在者提供了在世界中公开显示的可能性。语言对物的命名,赋予并建构了物的意义,使其对我们显示、展开出来,如此我们对物的通达和理解才得以可能。因此语言是存在的家。最后朱海斌博士对海德格尔的观点也进行了反思和省察。认为他重道说而轻言谈,导致对语言的论述和我们的日常理解隔离疏远。其次他的语言之思也缺乏“对话交流”这一基本纬度,而这在今天尤为重要。
论道结尾,主持人师庭雄博士为此次学术报告作出总结。他认为朱海斌博士对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报告可谓精彩,并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和其受众进行了界定,对海德格尔终生都追究的“存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李朝东校长最后指出,论道的意义在于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在于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共同的精神活动场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