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涯规划  名师足迹

春风化雨 爱铸师魂——访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李并成研究员

发文时间:2019-03-22        浏览次数:133         【字体:    

来源:西北师大报447期 新闻中心记者 何静苗

  一袭蓝布衣,和蔼亲切,两鬓斑白,在师大从教30多年,李并成老师主要从事敦煌学和历史地理教学的研究,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和甘肃省教学名师,李老师讲到师大及历史学的渊源和发展,如数家珍。 

 “西北是史学研究的一座富矿”

历史系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20世纪40年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杨向奎、闫文儒、张舜徽、何乐夫等专家先后在本系任教或讲学。50年代以来,金宝祥、金少英、许重远、萨师炯等专家先后在本系任教。历史学是我校的优势学科,要保持我们历史学长足发展,就要抓住特色。史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在西北具有地域特色,如西北史,西北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简牍学、西北考古学等,西北是研究史学研究的一座富矿。西北历史研究的优势与其他地方不同主要在于西北有两套史料系统:一是正史及传世文献,这个全国都有;二是还有相当多的出土文献,这在全国很少见。我们研究秦汉史,如甘肃汉简的出土就占到全国的82%,主要分布在居延、武威、敦煌、玉门、甘谷、临泽等地,资料非常丰富。我们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有敦煌文书6万多件,吐鲁番文书4.2万件,还有塔里木盆地文书,在库车、和田等地都有文书出土。研究宋元史,有黑水城文书,西夏的资料也相当丰富。在西北的广阔土地上还有大量人类活动的遗迹,据我实地考察甘肃保存的各类古城址就有500多座,这得益于西北独特干旱的地理环境。此外,还有大量石窟留存,这是极为重要的形象史料。这些出土的文献是第一手资料,更接近于真实。“求真”也是我们历史研究的第一要义,历史研究的目标是要“无限地逼近历史的真实”。历史学要长盛不衰,就要抓住特色发展。敦煌在汉唐只是一个小县,但古文献出土有很多,敦煌学遂成为国际性的显学,吸引着全世界的学者的眼光。据统计,研究敦煌学的论著远远超过古城长安的论著。要保持这种优势,一是要找准方向,选对目标;二是要培养人才,薪火相传,人才接续,须要更多人的加盟,目前年轻的历史学者不多。还要凝聚人才,这在经济不太发达的西北也非常重要;三是要创造一个温馨、心情舒畅的能够让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和创新中去的环境。切记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做表面的、浮夸的工作,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师大第一任校长李蒸曾讲,师大对国家的贡献不是显赫的,而是潜在的、永久的,为国家和树人计划培植优良种子,今天我们还是要秉承这个传统。 

 “教学是门艺术”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使得慕课、精品课已向全社会开放,同学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量大了,但教学的根本还是要“守正”。作为教师,首先学识一定要充实,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有“一潭水”,这对于我们十分重要,应运到教学上,即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学术积累,而不仅仅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还要有“学养”,扎扎实实讲求学问,不要哗众取宠。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要活泼,要有启发创新思维和启发式教学。其次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有激情,不能有气无力,讲课平铺直叙,语言要讲求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有幽默感,在语调上也要抑扬顿挫。2006年李老师所主持的本科教学“敦煌学”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也是我校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是门艺术”,李老师也正是这样做的。很多选修敦煌学的同学对此评价很高,“李老师讲课极富深意,饱蘸深情,内容相当丰富,特色鲜明,逻辑连贯,在上课时还教给我们治学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成长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收获相当丰硕。”最后一点是教学一定要尽量避免失误,常识性的失误一定不能有,比如基本史实的失误、错别字等。李老师说如果教师讲错某一点,学生可能会记住一辈子。正是这种严谨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李老师深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在李老师看来,教师要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还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应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探索知识的真谛,迷恋学术的奥秘,享受科学的陶冶。教师要能站得住、立得稳,取得同学的信任,把知识的传授做到家,这样才能吸引同学、调动其积极性,启发史学思维,开拓智慧,在知识上做到举一反三。“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讲这个道理。
      
学校主要有四个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而这四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而在于师范类院校最主要的还是人才培养。培养人才也是教师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我们还是要强调‘苦练内功’,加强自己育人的本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有实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目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还有我省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努力为之做出积极贡献。教学与科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教学成绩斐然,科研成果自然丰富。知识也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科研和教学本身也需服务社会,这也是文化的传承,要为政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如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取得发展,为政府和科学决策提供帮助,并且提出建议和构想。 

 “教育是用心灵陪伴心灵的工作”

李老师认为,教师对学生不能有偏见,我们学生的才华是多种多样的。孔子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总有可爱的一面,他们的才华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失误也要善意地指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勤奋好学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求学的态度,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要有强烈的激情,烈焰般的、永不知疲倦的好奇、好思、好钻的欲望。作为一名学子,求知和探索不仅仅是分内的应有之义,更应该是铭刻在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渴望和冲动。学习历史,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随意推理,更不要捏造。对于历史史实要融会贯通,善于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要客观评价历史。作为历史系的本科生来说,首先还是要多读史书,勤于查阅文献史料,勤于动手,培养创新性思维。要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认真把握历史的思维方法。在迎新的大会上,我给新生们送了一句话:人与人最小的差别是智商,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坚持。坚持是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品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智力和创造力是无可限量的。
      
在师生关系方面,李老师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融洽的,学生和老师相识相知,相互之间应该是“用心灵陪伴心灵”。教师要有大爱,要掌握爱的本质,因为爱是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教师,我们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师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上的传授,更要有情感上的交流。学生要是真心感谢老师,逢年过节致以问候即可,师生之间更重要的是心心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