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木铎学堂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构建

发文时间:2019-10-30        浏览次数:592         【字体:    

1
大学教学学术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以前,大学主要通过教学完成培养人才的使命,教师的教学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而受到尊重。19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家洪堡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提出大学要在最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培植和发展科学,从而教学和科研成为大学的两大重要职能,发展科学也成为建立高水平大学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障。20世纪初期,美国“威思康星思想” 的产生又成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标志而载入史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从塑造年轻一代到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被凸显,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被重视。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许多大学尽管开始大力开展教师发展项目,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但实际效果却不佳,教授们仍然把主要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因为学校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教学能力,更注重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当代美国大学学术运动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构的必要性
(一) 教学学术能力是评价大学教师学术水平和胜任力的重要指标
我们必须正视高校和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从大学理念和制度设计上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对教师的评价如果仅仅承认学术水平的全面意义,不能对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不重视教学、学生不满意教学的问题。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包括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其中,学术能力是教学能力的前提,主要包括教师的学术认知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团队科研能力;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主要通过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的设计能力来体现,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二) 教学学术能力的倡导有利于学校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和潜力
不同类型高校的比例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对研究更感兴趣,而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及两年制学院教授对教学感兴趣的比例均高于70%。要保持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就要扩展大学的奖励制度,中国的大学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学学术内涵的全面认识,还给大学教师一个丰富多彩的职业人生,而不是不管教师的职业生涯处于哪个阶段,像现在这样每年都逼着他们发表论文、出版论著或申报科研课题。对于以教学为主的高校,要求变革教师评价制度的呼声是更加迫切的。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构的可行性
(一) 学科教学知识论是教学学术思想产生的教育理论基础
1986年,舒尔曼针对美国许多州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将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割裂的局面,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拓展,引入高等教育之中。他认为只有当教师发展出“一个与所在学科的学术紧密相连的教学法概念的时候,教学才能够被视作为学术活动”,这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即“关于学习过程和学术内容互动的知识”。

(二) 学习科学的发现将彻底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心理学从科学角度否定了19世纪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导致了20世纪的认识论革命,还导致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理解是建构的基础。现代学习观就是人们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建构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解。

(三) 新信息环境的发展推动了教育范式的变革
新技术和新信息环境触动或者说倒逼了教育的改革和革命。如果我们的大学老师不能适应“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的变革,就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型学者。一个好的大学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学术研究者,要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和知识的传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随之也会发生改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者,而是要将课程开发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知识获取的引导者等多种角色融于一体。
4
教学学术能力建构的基本要素分析
(一) 大学组织应当为教学学术能力的产生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大学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教师发展是教师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良好的评价制度和学术环境的创设,成为推动大学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主体。

(二) 大学教师应当按照学术研究范式成为从事教学研究的主体
虽然在入职之时,每个教师经过前期的训练,已经具备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但是教学学术能力的获得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训练。只有按照学术研究范式从事大学教学研究,教师才可能真正进入学术殿堂。有效的教学必须经过专门科学的学习和组织教学的训练,教师要通过长期的课例研究,经过不断的教学感悟和经验积累,才能经历从一个新手、熟手、能手到专家这样一个教学学术能力提升的过程。

(三) 大学院系要为良好的学术共同体的产生创造条件
大学院系是培育良好的学术共同体的最直接的组织,也是每个教师接触最多的教学微生态环境。学术共同体往往是学术活动的承担者,也是学术规范的执行者,对学术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院系教学学术共同体成员志趣相投,通过良好的学术规范、学术氛围和同伴影响能够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意。
END
作者简介:周萍,副研究员,从事教师教育及院校研究。
陈红,硕士研究生,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引用本文:周萍,陈红.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