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木铎学堂

围绕“问题导向”的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申报要点——清华大学于歆杰

发文时间:2020-06-03        浏览次数:2037         【字体:    

1211日,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通过雨课堂直播“一流课程建设和申报之我见”,分享一流课程建设及申报经验。于歆杰以课程建设与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分享申报书的填写技巧。


于歆杰在直播报告中,介绍了自己作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负责人,对此次申报工作的理解。此次申请一流课程强调的是“问题导向”,教师要说明课程的教学痛点是什么,并证明是如何解决的。同时指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是个性化的过程,不是用一致性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想要获得此次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可,需要做到的是:结合自己课程的学生以及教学特点,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第一,申报书最核心的部分是“四、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建议突出重点。这部分建议用下面的思路描述,让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地了解这门课程。申报时最关键的内容,首先是要说清为什么要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育教学遇到的痛点是什么,用什么教学模式或教学工具可以有所缓解。教师要真正找到当前上课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不能为了申报而编问题。比如,目前高校中大部分课程都会采用大班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下,亟待解决的是课堂互动以及因材施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针对学生对课堂互动、创新性训练等学习需求,探索不同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第二,如何选取线上资源。在教师明确了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后,要选取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线上资源既可以选择教师自己建设的慕课,也鼓励使用其他教师建设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第三,如何设计混合式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实施形式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混合式教学为例,课程分为ABC三种模式,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不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也完全不同。建议教师结合自己的课程目标,以及想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设计。在申报时说明设计原理和形式,以及该形式是如何解决教学问题的。

第四,如何提供案例。案例一定要紧密结合“痛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痛点”不同,当前的课堂要求也不同。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在不同的方面对课堂做“加减法”。“加法”的意思是,希望课堂上学生能够有更多交互的机会或者希望训练学生的创新等,要适当增加训练和交互。为了能给课堂互动创新训练提供更多时间,要对其他内容做“减法”。减少课堂上主线知识以外的导论、推广和引申知识,这部分知识放在课外慕课、SPOC甚至雨课堂来布置内容或习题。

第五,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案例和情感教育,课程思政是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内容,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过程。首先,学术无禁区,但是要明确课堂上不能传递负能量;其次,学生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教师对课堂是否重视,教师如何对待教学,如何对待这门课,如何对待每个课堂,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师本身是否有迟到、早退、拖堂、调课等行为,教师考试出题的方式,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发展建议的态度等,都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在课堂中,还可以结合时事和科技发展等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介绍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过程,也可以举科技史上违背科技伦理的负面例子,分析其中的错误判断等,实现价值塑造。

第六,如何证明20-50%的线上内容,如何计算线上学时。这里举两个例子。在下面的例子中,学时的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方法后面的含义。例1:基于慕课或SPOC的混合式教学,如果是总共64学时的课程,可以是32个学时在线上进行,32学时在线下进行。这部分还是要强调目标导向。要在申报书中体现,为什么采取当前的线上线下比例,具体原因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等,并证明这种教学比例既提供了灵活性,更起码没有降低学习成效。例2:线下已经进行了完整的64学时,线上多放了32学时的内容。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希望提升学习成效,因此要阐述清楚学习效果。由于这样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学生投入更多,因此还需要调研评估一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第七,如何设计成绩评定。成绩评定要紧密结合教学痛点。举例来说,如果是为了解决课堂互动问题,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互动”表现设置成绩。同时,老师应充分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既确保课程质量,也不能要求学生对每一门课都能全身心投入。例如每学期设置160题,可以设置为正确完成90%即可获得习题部分的全部成绩。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适当调整成绩设置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第八,如何收集证据。这部分仍然强调紧密结合教学痛点。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混合式教学为例,设置调查问卷发给学生,结合这门课程的痛点(课堂交互性)这一问题进行调研。调查问卷强调是匿名,促进学生说真话,这些评价结果都可以在申报书中有适当展示。

第九,10分钟的说课视频。建议教师有适当的比例出镜。一开始先出镜,说明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因,想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即教育教学改革“痛点”。接下来,可以采取动画,甚至插入教学视频的方式,说明具体是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论证为什么当前采取的模式能够解决教学问题。除了介绍以上措施,这部分中还可以展示混合式教学设计在课堂的最终体现以及实际的课堂效果。在证明效果的环节中,可以通过采访学生,真实的体现学习感受;或者采访专家,给出专业意见。在总结时,说明通过线上资源、教学设计以及上述的评价,证明已经解决或部分解决了该教学问题,并且由此总结出特色和创新点,并提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措施。

教师提问

Q申报书教学团队成员必须在申报课程的讲课教师队伍里吗?开出的证明看不到课程负责人之外的老师。

于歆杰:教育部是要求这个老师要讲课,老师要是讲课的话教务处应该能开得出证明,不一定只是课程负责人。

Q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这样“能实不虚”的课,只能申报线下课程吗?“能实不虚”就是说得见面,才能做实验。

于歆杰:我们在做慕课的时候就有很多老师问出:我这个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实践性的课,就是要面对面,这个慕课能有用吗?我觉得可能是有用的。先不说申报,只说建设的问题。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因为在宿舍里没有这个仪器设备。老师上课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课上要讲解。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可以做成慕课的,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先看这部分内容,对于基本操作有一定了解。一方面打下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基础问题可能已经有所了解,老师在课堂内对学生的操作可以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且,学生在实验场所动手的同时还可以反复看这些教师的讲解和示教。所以,很大程度上,做了慕课以后,学生在课堂内的动手能力能够提高。从根本上来讲,实践类的课可以制作成慕课,也可以建设混合式教学。

Q设计专业类的软件操作课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

于歆杰:我认为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不能只讲软件操作。这件事情可以是PBL的思想,PBL不同理解,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还是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这类课程更可能是“Project-Based Learning”。原本是要讲操作的,但是慕课或者微课,可以在课外给学生推一些视频,学习具体的软件操作。课内进行“Project”,比如带学生实操Photoshop等,告诉学生,遇到一张图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设计、操作等,这类内容可以在课堂内开展。

Q请问课堂弹幕是课上就发?难道学生边上课边看手机?

于歆杰:看问题就知道老师没用过“雨课堂”。我们就在课堂上开启弹幕,但不能一上课就开,一上课就开会有点乱。有问题需要互动才开启弹幕,学生会通过弹幕开始回答,答题之后就关闭弹幕,弹幕只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启。开了弹幕就会明显的发现,可能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在边听课边玩手机,一旦开启弹幕,全班同学会集体抬头,因为手机上看不到弹幕,只有在屏幕上能看到。而且00后的学生非常关注他的同班学习者是怎么想的,开了弹幕有助于学生了解同班学习者的想法。

Q报混合式课程需要提供在线学习数据,提供直接导出的雨课堂数据?

于歆杰:不是的。雨课堂数据可以作为佐证,从雨课堂可以下载完整的Excel表,里面什么数据都有,但把这个特别复杂的表格给专家看,太考验专家的数据挖掘能力了。这个原始表格可以提供,然后把这个表格中关键的数据也单独提供。我认为是基于雨课堂的数据来汇总成一个你的数据表。

Q课下怎么安排回答?回复学生问题,要花很多时间。线下答疑是痛点。

于歆杰:这件事是会花很多时间,我觉得还是值得。对学生而言最适合的是说有问题直接问老师。但这对老师确实有一个要求,就是学生对教师有实时性的期待,但是教师无法保证实时性。我觉得也可以让学生理解,不妨安排助教一起解决

Q既用雨课堂推送习题,也要求学生完成慕课平台的习题。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于歆杰:雨课堂本身是可以推送慕课视频的,当然,能推的慕课视频就是学堂在线的视频。如果说这个慕课是在学堂在线的,兼容性就会很好。这个视频不在学堂在线,在其他的慕课平台,而且相互之间还没打通,数据接口不能直接推过去。我希望教育部能很快地推进学生慕课学习的实名制,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在各平台上的学习数据跟着学生走。这样就可以把雨课堂这类智慧教学工具和各个慕课平台的数据从根本上打通。


来源:清华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