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时间:2020-06-11 浏览次数:42861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 分析学习需求;
2. 确定教学目标;
3. 设计解决方法;
4. 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 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三 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 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 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 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学过程结构具有整体优化的品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方式,使教学过程各要素达到有机的配合,才能使教学得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但导致最后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简单加和,而是各要素关系之间构成的“合力”。这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理。
善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最大合力,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3.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原理
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有序不但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且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
教学有序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的活动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学生本身的学习上。不仅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而且也要贯穿于其它教学活动中,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 反馈控制原理
为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的措施。
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前置反馈、即时反馈、延时反馈)进行。
五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八个基本要素。
1.教学对象分析
分析要点:
① 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② 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③ 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
2.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要点:
① 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 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 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的变化。
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可操作性和适切性三大特征
①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含:①教育性目标;②教养性目标;③发展性目标。(三维目标)
②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目标中的认知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操作的或是可计量的。
例如:常用的认知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
③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⑵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
①对象和行为的表述;
②标准和约束条件的表述。
注意:①教学目标要逐级分解(如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②要区别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不同。
4.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
教学策略因着眼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具体的教学策略有:
① 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策略;
② 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策略;
③ 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
④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策略;
⑤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
⑥ 提问教学策略;
⑦ 创设情景教学策略;
⑧ 反馈和矫正教学策略,等等。
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包括:
①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③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5.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 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
② 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③ 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
④ 教学内容的难点也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
⑤ 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来排列。
⑥ 精心设计练习的量和质,以及练习的方式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的选择
一般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① 集体授课;
② 小组学习;
③ 个别化教学。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讲练法、讲演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
7.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教学媒体指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传统教学媒体有:书本、语言、黑板和图片;
现代教学媒体有:录音、录象、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合理运用组合媒体,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求是:
① 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必须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② 媒体的运用必须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8.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
1.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使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
2.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度。
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等级)。